似有若無……

漫长的求学路上,语文一直是我较好的科目,虽然不乏波动,却都在可控范围内。
刚上一年级,父母便外出经商,将我放在外婆家,并拜一位语文老师为干爹,算是托付管教的意思。或许,这也是我语文较好的一个原因吧!
那时候,课外书籍实在少见。暑假,无非买两本作文书读读。我一直纳闷,为何周围就难见课外书籍呢?现在想想,一来农村确实缺乏书籍,二来人们多半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。因此,阅读杂书是不被允许的。庆幸的是,大部分孩子连作文书也没得读的时候,我还能以它聊以自慰!
上初中,我才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书籍,它是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。因为有了第一的加冕,记忆十分深刻。其实,那时候大约也不甚懂,只是觉得新奇好看,并记住了主人翁的名字,罢了!此后,也隔三差五买一些,读一些,却没什么记忆了!
到高一,读《三国演义》很入迷,还多次得到班主任兼英语老师的点名批评。因为我的累教不改,他终于爆发,当场将书撕成两半。课后,我不出所料的被叫到办公室。他开口便说:虽然撕了,但你注意到没有,我是沿着装订线撕的,回去钉好,还是一本书。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,希望你理解我的用意。直到如今回忆起来,我是百感交集,无法忘怀!金老师实在是一位好老师,善良、克制而有耐心。我从心底尊敬和感激他。
后来读大学,和朋友去了几处大学参观。其中一所,图书馆非常有规模,当场我就拍板,就这所了!真是一个有趣的插曲。
入学后,自然是进入阅读模式。枕边从来都是三四本书堆着。几年下来,读的书不算多,应该也不少了!我常看见有的同学,一次抱个七八九本,涵盖面又广,我便十分惊叹。惊叹之余,我仍然以自己的节奏去阅读。后来总结起来,阅读量不少,范围实在逼仄,几乎都是文学。
走进社会,阅读的空间自然是少了很多。只是习惯养成,也不会轻易丢弃,仍会断断续续买和读。但范围也渐渐宽起来,文学依然是主要,历史哲学也涉猎。
没有具体统计阅读的年数,倒总结了一些个人的想法。
虽然我的阅读以文学为主,看似狭窄,实则也宽泛。因为,文学里面涵盖了许多体系。历史、哲学、心理、宗教等等,都会在里面潜藏。即使不成系统,但文学里面流露的,都有普世价值,比起专门的书籍,更易于理解和接受。
电子书我一直喜欢不了,没有阅读的感觉!不喜欢,我也不完全抵触。也许,正因如此,忘了在哪里看到介绍微信读书,想尝试。这一试,不知不觉就读完了21本书。
有质量好的书籍可读,还不花钱,真是馅饼砸头上了。虽然,与纸质书的感觉还是不同,但聊甚于无嘛!
阅读,是一个私人的爱好,是一个持久的行为,不担心会因为种种外在原因,而舍弃!

评论 ( 2 )
热度 ( 3 )

© 冇齋 | Powered by LOFTER